Lw725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群众话民生】边境民生桥,润泽正当中

time 2022-09-23 13:50:00   网络    阅读量:14272   会员投稿

大元桥位于金寨县白塔畈镇楼冲村境内,长期以来由于横跨金寨、叶集、裕安三县交界地带,群众修桥的心愿始终没有实现,老桥也一用再用,到拆除时已达到危桥程度。2020年金寨县交通局下达计划资金,大元桥重修的计划安排赫然在列,得到这一消息,周围群众欢呼雀跃,如今新建的大元桥横卧在淠史杭干渠的绿波上,发挥着他的职责,诉说着这里的人和这里的事。

保障安全的“防汛桥”。

大元桥是一座特殊的桥,特殊在他一桥跨两县,特殊在他横卧淠史杭。“我是淠史杭灌渠的防汛员,从1987年就在河边居住,同时担负这条干渠的巡护工作,到今年已经是第35个年头了。”吴业根大爷说道。提起这座大元桥平时沉默少言的吴大爷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汛期,每天晚上都不敢睡,以前的时候有铜锣,涨水了我负责敲锣,家家户户都开始转移了”,吴大爷家就住在大元桥边,也是沿河居民的“警报”。“现在好了,不需要担心洪水进屋了”,申报多年的大元桥终于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干渠上,吴大爷像是了却了一桩心事,望着向东奔赴而去的一河清水,两岸群众防洪治水的往事好像一朵朵浪花在心中泛起了涟漪。

民心交通的“边塞桥”。

“河的对岸还有我们三个村民组”。对于楼冲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红来说,无论是灾补发放,信息统计,困难人员走访,在村两委会上还是工作汇报上,她总爱说这句话,对于她来说这不只是习惯还有责任。“为什么作为一个近6000人口大村的党支部书记单单对这十几户人口的几个村民组有所偏爱”。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因为越是容易被遗忘的地方越需要强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越是被组织关切的地方,自我认同感越强,不光是我,这是我们村历届党支部书记的同感。楼冲村位于金寨县东北端,在楼冲村,淠史杭干渠将最东北端的山榜、前庄三个居民组与村子主体分隔开来,“这些年受交通条件的限制,我们这三个村民组基础设施建设比起村中心滞后了不少,最关键的就是这座大元桥,每次去村里开会都要绕道隔壁县,重新修大元桥是我们村民组多少年的夙愿”,党员饶正立说道。饶明新是楼冲村的孩子,下半年面临着上初中,饶明新的母亲本来准备带他到隔壁县去上,我们这边离镇上交通不是很方便,在饶明新的记忆里,河对面的集镇和县城很少去,他的户籍认同感并不强烈。伴随着大元桥的通车,饶明新的母亲毫不犹豫地为他选择了本镇的学校。一座桥承载的不仅有民生,交融着的还有民心。

乡村振兴的“产业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元桥和淠史杭干渠两岸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张昌龙是附近远近有名的粮食种植大户,2022年他被评为“最美金寨人”。大元桥的修建对于庄稼人张昌龙来说是最为高兴的事。站在他家的晒谷场上,金灿灿的稻谷象征着物产的丰饶。“干渠的两岸是土壤肥沃的粮食种植区,我家的还有流转的近千亩水田都在河对岸,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种地是靠牛耕,后来土地流转后对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老桥只有2米宽,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等大型机械都过不去。张昌龙算了一笔账,想要把机械开到田地里必须绕路,一趟下来需要多走7里路,按照现在的油价就是5元钱,一年下来在机械费上是近千元,对于近年来“谷贱伤农”的粮价市场来说,张昌龙的粮食在农产品交易市场上出场就占据下风。“现在好了,今年我们种田机械都直接从桥上过,想什么时候开过去就开过去,桥通了,机械成本降下来了,我们种粮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桥通车后,第一个驶过的就是张昌龙,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张昌龙驾驶着收割机跨河而去,这背影中有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也承载着庄稼人的乡村振兴梦。(王继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