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医生在华亲历抗疫500天 —
“我在中国享受严防疫情的红利”
“今日的中国是最安全的,让人无比安心!”昨日,看到新闻报道中国新冠疫苗累计接种超7亿剂次,身在泉州的医学博士穆家希德欣喜地与家乡阿富汗的亲友分享道。
从央视采访专家首次明确“新冠病毒人传人”的2020年1月20日算起,至今年6月3日,穆家希德留在中国已整整500天。这段时间里,他见证了中国从动员“全民抗疫”到构筑“全民免疫”屏障、从全国支援湖北到中国支援全球的抗疫奇迹,真正理解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内涵。
一年多来,穆家希德也实现了从在校博士生到医院博士后的转变。他说,眼前的一切美好,都是中国严防疫情带给在华留学生的“红利”。
亲历第5天:疫情暴发 怀感恩之心留下来
穆家希德出生于1987年,父母、姐姐都是医护人员。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喜欢医学。
2007年,他选择来华学医。用5年时间在新疆医科大学修完本科后,穆家希德回国当上医生。一年后,他再次来到中国,进入黑龙江佳木斯医科大学深造。3年硕士毕业后,他成为大连医科大学的一名博士生。
去年是穆家希德读博的最后一年,年初留校过春节的他,没有迎来热闹的学校团拜会。所有留学生都被武汉暴发疫情的消息震惊了。2020年1月23日,武汉正式封城。中国其他省份纷纷宣布春节假期延长、全员居家自我隔离。在恐慌情绪的感染下,本来留校过年的许多留学生选择了回国。
“我是中国培养的专业医生,这个时候应该留下来。”在华求学13年的穆家希德早已把中国当作第二个家,他谢绝同胞校友的建议,只身留在大连并期待为疫情防控工作做点什么。
亲历第20天:白衣执甲 中国力量让他敬佩
2020年春节,万家团圆之际,随着党中央的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
2020年2月8日晚9时,大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集结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领队正是穆家希德的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医科大学校长、时任副校长的徐英辉。“逆行”出征武汉的三批大连医疗队中,有大连医科大学两所附属医院的部分医护人员,共364人。这些白衣战士中,有穆家希德熟悉的医院老师和学校研究生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但是没有多次请战的他。“我跟老师说: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我可以跟您去武汉。老师回我说,你好好在宿舍待着,哪里也别去。”回想当时情景,穆家希德声音哽咽,“我的中国老师和同学冒着危险冲在抗疫一线,却把不同国籍的我视同本国民众保护着。”
宅在宿舍的他,每天关注有关疫情的新闻。很快,好消息接连传来:4万多名白衣战士、中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齐集武汉,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也得到19个省份的对口支援;在全国的统一支持下,湖北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日调度供应量峰值分别达27万件、56.2万只,比2020年1月27日前分别增长近13倍、近8倍;科研方面,一些备选疫苗正在进行动物实验,另一些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能在短时间内动员这么多的资源,汇聚这么大的力量抗击疫情,中国非常了不起!”穆家希德感到惊讶且敬佩,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亲历第45天:“宅”家抗疫 中方援阿让他感动
“逆行前线”是抗疫,戴口罩、不聚集,“宅”在家里管好自己和家人也是抗疫。
深知这点的穆家希德自觉遵守大连市的疫情防控规定,在宿舍上网课、查资料等,平时一天两次向学校反馈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减少接触和使用钞票的风险,穆家希德和他的中国朋友一样,更多地使用电子商务购物。“手机端下单、支付,几天后商品就送到宿舍楼下,太方便了!”他认为,中国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医用及生活物资供应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其他国家很难做到的。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去年2月底,阿富汗出现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案例,去年3月后确诊数开始逐渐增多。牵挂家乡的穆家希德得知,仍处逆境的中国,向阿富汗伸出了援助之手。2020年3月20日,中国医疗卫生专家通过长达4个小时的视频会议,毫无保留地向阿方介绍了中国的抗疫经验。2020年4月1日,中国组织一架包机送去阿富汗人民急需的医疗设备和检测试剂盒……
今年6月1日,中国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供应的首批新冠疫苗正式下线,阿富汗20%人口可从该计划中受益。“我的同胞有中国(新冠)疫苗打了,健康更有保障了!”看到新闻的穆家希德喜不自胜。
他得知,不仅阿富汗,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中国的帮助,从抗疫物资、治疗方案到疫苗……“中国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担当。”穆家希德赞叹道。
亲历第95天:疫后花开 他迷上了中医药研究
春暖花开,英雄凯旋。
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转好,完成救助任务的我国各地驰援医疗队分批从武汉撤离。2020年3月30日,大连医疗队凯旋。在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的52天里,穆家希德的老师徐英辉作为雷神山辽宁省医疗队总指挥,带领辽宁医疗队将共情医学、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相结合运用到患者的治疗中,救治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在院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中医药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且治愈效果好。”从老师、同学那儿分享到这一切,穆家希德直呼神奇。
通过博士课程,穆家希德对中医药有一定的研究,平时治疗感冒、发烧等小毛病都用中药。在毕业论文实验时,他甚至尝试中药萃取物在脑神经疾病的应用疗效。中医药在中国抗疫中发挥的大作用,更加坚定了他的研究信心。2020年4月份,穆家希德顺利完成该论文。
此时,中国疫情防控已转入常态化。戴好口罩的人们凭健康绿码,投入复工复产,久违的烟火气温暖了神州大地。
“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了!”穆家希德高兴地告诉家乡的亲友。
亲历第500天:工作落定 盼接妻女团聚泉州
去年12月底,穆家希德结缘位于泉州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该院进站的一名博士后。
来泉州后,他深深喜欢上这座气候与家乡相似的城市。平时他会去逛古城街巷,去伊斯兰教清净寺做礼拜,去品尝姜母鸭等泉州美食。
穆家希德深知,看似平常的生活,背后是中国及其人民多月来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他告诉记者,去年初自己的校友同胞选择回国,但家乡政局不稳,就业机会少,疫情防控形势不明朗,安全感不够的他们一直打听返校时间。这让穆家希德倍加珍惜今天的工作、生活。他给自己定了今年的工作任务:开展三个脑外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课题。目前,他已完结一题,正在福医二院特聘教授林树、中心实验室主任高宏志博士的指导下,边临床实践边开展研究。
疫情防控并未结束,病毒变异、疫苗不足等新问题在国际社会出现。穆家希德所在的泉州和中国其他城市,都保持高度警惕,“内防反弹、外防输入”,并快速推进疫苗接种工作。防控措施也被落实到每位市民身上。每天,穆家希德都和医院同事及患者一样,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进入院区,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这些防控措施很细、很有必要,我感到很安心。”穆家希德认为,严格的疫情防控,带给人们的是无后顾之忧的学习、生产、生活。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盼望国际疫情尽快得到控制,早日回阿富汗将妻女接来泉州团聚。“女儿今年才2岁,我很想念她们。”
□本报记者 张沼婢 陈淑华 林劲峰 通讯员 曾婧琦 文/图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